判断题
(一)
(正确的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用字母“F”表示)
1.物质生活是人的生活的真正内涵。(F)
2.共同理想就是一切时代都共同具有的理想。(F)
3.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F)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T)
5.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T)
6.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T)
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T)
8.信念具有多样性。(T)
9.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T)
10.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T)
11.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T)
12.创新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的。(T)
1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T)
14.“四个全面”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T)
15.“四个自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T)
16.道路自信是对国家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T)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T)
18.当代青年人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T)
19.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T)
20.实现中国梦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T)
21.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T)
22.中国梦就是指单纯的国家梦。(F)
2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是国家富裕。(F)
2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梦想。(T)
25.争当世界霸主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的共同理想。(F)
26.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T)
2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主精神。(F)
28.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T)
29.中国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T)
3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T)
(二)
31.人生观就是世界观。(F)
32.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T)
33.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目的性。(T )
34.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是人生的社会价值。(F)
35.人生价值是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F)
36.人生价值的实现只需要具备客观条件。(F)
37.实现人生价值是指内在的价值目标转化为外在的价值行为。(T)
38.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F)
39.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T)
40.世界观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T)
41.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T)
42.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T)
43.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T)
44.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T)
45.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T)
46.人生价值只有在实践与创造中才能实现。(T)
47.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T)
48.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是学习成绩优秀。(F)
4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F)
50.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T)
51.人的创造能力是天生就有的。(F)
52.人生观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T)
53.人生目的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T)
54.反映一个人生活基调的是人生态度。(T)
55.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T)
56.人生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T)
5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对立的。(F)
58.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区分不同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T)
59.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T)
60.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T)
(三)
61.道德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F)
6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T)
6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和最主要的功能。(T)
64.道德调节的目标是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T)
65.道德调节的形式主要是道德评价。(T)
66.道德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状况。(F)
67.道德调节的主体是专门的单位组织和人员。(F)
68.“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T)
69.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T)
70.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T)
71.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T)
72.人的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是道德。(T)
73.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T)
74.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是要求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T)
75.中国革命道德是先进价值观的集中体现。(T)
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集体主义。(F)
77.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T)
78.爱劳动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F)
79.爱劳动的最高层次要求是遵守劳动纪律。(F)
80.爱科学就是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T)
8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F)
8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T)。
83.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F)
8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T)
85.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T)
86.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T)
87.在当代中国,爱国不一定爱社会主义。(F)
88.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T)
89.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最起码的社会公德。(T)
90.“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T)
(四)
91.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大领域。(T)
92.公共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T)
93.文明礼貌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F)
94.爱护公物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T)
9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T)
96.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T)
9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奉献社会。(T)
98.家教是实现家庭美德与家风互动的中介环节。(T )
99.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体现。(T)
100.婚姻家庭关系不需要法律来调整。(F)
10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观念。(T)
102.勤俭持家是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F)
103.婚姻家庭关系不需要道德维系。(F)
104.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T)
105.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社会也就能和谐发展。(T)
106.诚实守信是现代人和从业者成功进人社会和职业殿堂的“准入证”。(T)
107.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将其提高到自觉意识的层面。(T)
108.道德素质是人们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T)
109.道德修养强调的是自省自律。(T)
110.个人品德是与生俱来的。(F)
11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T)
112.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T)
113.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中,自己与自己“打官司”。(T)
114.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T)
115.慎独自律就是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道德操守,自觉自愿地按道德规范行事。(T)
116.个人品德养成不需要有强烈的动机。(F)
117.在人的各种综合素质中,个人能力是核心要素。(F)
118.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T)
119.道德修养就是脱离实际的个人闭门思过。(F)
120.道德修养必须知行统一。(T)
(五)
121.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法律就存在了。( F)
122. 法律是阶级社会才存在的特殊社会现象。(T)
123. 法律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历史演变过程。(T)
124. 法律的强制性只能由法定的社会组织和力量来实施。(T)
125. 国家机关不能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道德、宗教、习俗等以法律效力。( F)
126.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可以相互约定的。( F)
127.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强调的是国家的强制力而不是人民的自觉遵守。( F)
128.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需要结合我国国情。( F)
129.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需要汲取和借鉴外国法律创制的经验。( F)
1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T)
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T)
132. 法律适用是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T)
133.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是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 。(T)
134. 只有上升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国家意志。(T)
135. 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T)
136. 在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T)
137. 犯罪必然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T)
138. 意外事件造成的客观危害不能认定为违法。(T)
139.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F)
140.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F)
(六)
141、法治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T)
142、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T)
14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F)
144、法制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F)
14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T)
14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T)
14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T)
148、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T)
149、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T)
150、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T)
15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T)
152、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T)
1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T)
154、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T)
155、法律和其他议案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F)
15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T)
15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领导负责制原则。(F)
158、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F)
159、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T)
160、批评建议权是指公民对任何人都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F)
(七)
16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人身自由权。(F)
162、公民所有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F)
163、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T)
16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T)
1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F)
166、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T)
167、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T)
16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T)
169、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T)
170、城市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F)
171、民族自治地方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和高度的自治权,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地方行政区域。(T)
17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候选人自筹。(F)
17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T)
17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T)
175、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是国务院的职权之一。(T)
176、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T)
177、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T)
178、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T)
179、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T)
180、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办案时,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T)
181、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T)
182、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T)
183、绿色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T)
18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天赋的。(F)
185、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T)
186、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T)
187、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F)
188、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T)
189、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但没有扶助和保护的义务。(F)
190、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T)
191、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T)
192、法人不需要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F)
193、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T)
194、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以提供自己一定的不动产作为抵押物,以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担保方式。(F)
195、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权利凭证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者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F)
196、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受著作权的保护。(F)
19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不受著作权的保护。(F)
198、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T)
19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T)
200、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F)
(八)
201、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F)
202、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T)
203、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T)
204、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的。(F)
205、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T)
206、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T)
207、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T)
208、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T)
209、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只能单独适用。(F)
210、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T)
211、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有效力、在什么地域有效力和对什么人有效力。(F)
212、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T)
21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T)
214、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T)
215、应受刑法惩罚性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达到刑法明文规定应该给予刑事制裁的行为。(T)
216、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F)
217、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T)
218、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T)
219、醉酒的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F)
220、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F)
221、对于过失犯罪,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T)
222、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T)
223、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T)
224、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T)
225、管制是短期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关押并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F)
226、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F)
227、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受教育权。(F)
228、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T)
229、对于犯罪的中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F)
230、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T)
231、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T)
232、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T)
23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可以从轻处罚。(F)
234、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F)
235、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T)
236、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T)
237、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T)
238、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T)
239、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应受追诉期限的限制。(F)
240、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而没有规定行刑时效。(T)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